查看原文
其他

青年作家即使有一腔孤勇,也更需鼓励

郑在欢 江玉婷 好书探 2024-01-29

在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·年度特选作家揭晓现场,郑在欢致答谢辞时说:“文学是有光芒的,讲述是有力量的。”他提到第一次认识到讲述的力量,是在小学一年级,那时刚学习造句,教师提供的范句是“秋天到了,大雁在天空中一会儿排成个‘一’字,一会儿排成个‘人’字。”他造的句子是“爸妈走了,小明在家里一会儿哭,一会儿笑。”这是他根据弟弟的状态写的。这个句子引起教师的关注,渐渐地,教师发现了郑在欢的优点,后来还让他当了班长。


正是诸如此类的小事,让郑在欢相信,文学能给一个人的生活带来改变,“这个改变可能很微小,但它的温暖和亮色也是很大的,直到今天文学依然在改变着我,依然为我持续带来温暖和亮色”。对于郑在欢来说,写小说是幸福的,被奖励是一件幸运的事。他会继续写下去,文学带给他的改变还将继续发生。


在入选王蒙支持计划后,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围绕“青年写作”等问题,对郑在欢进行了采访。以下是采访全文。

郑在欢


对话

 郑在欢&好书探


Q:得知自己入选“年度特选作家”的场景,你还记得吗?到现场以后,又想到了什么?


郑在欢:当时我在家里,得知这个消息,当然是开心,然后就有一种挺奇妙的感觉。我最早知道王蒙先生,是在电视上,那时候总看《锵锵三人行》,他有时候会去做嘉宾,而我是一个迷茫的年轻人,嗷嗷待哺地想从电视上长点见识。如今,电视里的人来到了身边,并被他认可、嘉奖,让人不得不感叹,生活真奇妙,更进一步说,是文学让生活变得奇妙。包括那天现场,那么多师友齐聚一堂,同样奇妙,也让我认识到干这一行,所行不虚。


Q:文学创作给你带来了哪些改变?


郑在欢:只要长时间从事一样工作,必然会有改变。文学的改变基于写作的特性,更多是作用于内心,其实不太能看得出来。写作这种行为本身,就总是伴随着涂涂改改,内心也不免因此摇摇摆摆,所以要通过持续地写,去达到向往中的坚定。


Q:“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主题论坛”上,学术主持邱华栋围绕“青年写作”这一主题致辞。你有哪些感想?


郑在欢:邱华栋老师长期奋斗在文学前线,见多识广,高屋建瓴,对青年作家的现状有一种总体的观察与关切。作为被关心的一份子,我要学习的地方太多,首先就是不要关起门来只做自己的一分子,而要走出门去成为大众的一分子。具体到写作上,就是不光专注于自己怎么写,也要看看更多的人在写什么。


Q:围绕“王蒙青年作家扶持计划”,请你结合自身创作经历谈谈“青年写作”。


郑在欢:这次入选,对我而言是很大的鼓励。这个计划的重点无疑是“青年”二字,青年肯定是需要鼓励的,哪一行都是这样,尤其是前辈的鼓励。这里面包含的认可与希冀,都是催人向上的养分,并且能使人对一个行当产生认同,然后就有了那种持续下去的动力。我开始写作的时间很早,那时甚至还是个少年,十几岁就在本子上写长篇了。那时候不知道什么是文学,也不认识任何一个做这行的人。回想起来,那时完全是一腔孤勇,但孤勇总有耗尽的时候,写作上没有取得什么成就,多少会有点打退堂鼓。好在结识了一些写作上的朋友,大家互相之间的交流与鼓励,让人不至于彻底放弃。现在,面对来自前辈的鼓励——一个当之无愧的大前辈,让我大吁一口气,幸亏坚持过来了,在未来也应该更有底气坚持下去吧。再一次感谢捐出个人稿费支持青年创作的王蒙先生。


Q:最后谈谈写作计划吧。你最近在写什么,或者在构思什么?


郑在欢:最近在写一个中篇,前一阵刚写完一个,这个写完还要再写一个,不出意外的话,这三个中篇小说可能就是我的下一本书。



来源:中国出版传媒商报

初审:孟祥辉

复审:张中江

终审:张维特

◆ ◆ 往 期 精 选 ◆ ◆

“青年写作”其实与作者年龄没关系?

专访 | 郑在欢:我是周星驰的粉丝,喜剧是我的底色

排版|孟祥辉

好书探,我们绝不放过一本好书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青年作家即使有一腔孤勇,也更需鼓励

郑在欢 江玉婷 好书探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